過去四年,香港開發商為著滿足首次置業者的需求,新住宅發展項目設計都是以小型單位為主,以剛推出的其中一個港島區項目為例,單位面積最少的雖然是170 平方呎,但平均呎價卻高達23,000 至28,000 港元, 遠遠超越現時大部份二手大單位 (即1,700平方呎以上) 或一般豪宅的20,000 至 22,000港元平均呎價,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是殷切的剛性需求, 而且大部份首次置業者是著眼所付出的總樓價而不是平均呎價,參考現時一般銀行的按揭貸款成數,首次置業者的可承擔總樓價是介乎350 至500萬港元, 究竟市場往後會怎樣發展呢? [read more=”Click here to Read More” less=”Read Less”]
香港整體樓價從4月起已經回升約4%,若然樓價繼續上升, 但可承擔的總樓價不變的情況下,市場還可以接受平均面積更細的單位嗎? 現時一手的小型單位面績已經漸漸趨近一般小于100平方呎的酒店房間; 事實上,香港的人均住宅佔用面積已經是區內最低,住宅樓價嚴重扭曲下令居住條件的滿意度大減,而最受影響的正是25 至35歲的年青一族, 最擔心的是部份準置業者已經放眼區內其他國家,甚至考慮移民,人才流失將成為香港樓價嚴重扭曲下的另一後遺症。 [/read]
Leave a Reply